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位川警院最年轻正高教师,你必须pick!

SCPC 四川警察学院 2022-03-17
第七期

轻轻的,您来了,踏足了我的青春,我如此庆幸,在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里,有你来过的痕迹,这之于我,已经足够。就是这里,让我们共同讲述并倾听“警院工匠”的故事。





栾林栋,研究员,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岛,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博士,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博士后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晶态多孔材料的结构及合成方法学研究、新型高化学稳定性质子传导材料的设计与合成、含能材料及毒品的快速检测方法等。至今已在Inorganic Chemistry、Dalton Transactions、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,主持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。




01

            “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

          唯有付出才有收获”


高中时,偶然翻阅的一本书指引栾林栋走上了科研之路,“书中有一部分讲的是人体替代器官,那时候觉得做这个竟然能帮助这么多人,所以就学习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。”本科阶段,栾林栋又因对研究的热爱进了实验室。


“刚开始很枯燥,每天都在洗烧杯。”在实验当“小白”的日子,虽然常被一些实验操作、药品的存放位置弄得一头雾水,但也是栾林栋科研路的起点。


那时为了尽快弄懂实验室常规知识,他常“缠着”师兄师姐问问题,一有空便到实验室练习操作,反复思考。“他人的指导只是为自己指引一个方向的外力,具体行动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多努力。”凭着这份踏实与坚持,栾林栋从一名实验室“小白”蜕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实验能手。



“开学后一段时间里,我对师兄的长相都没有印象。”2008年,栾林栋开启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,和一位博士师兄做了室友,但却常常见不到师兄的身影。原来,为了能守着自己的实验,师兄干脆在实验室打起了地铺,这种对科研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栾林栋,也让他看到了做科研的纯粹:“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唯有付出才有收获。科研本该如此。”


这份信念也成为了栾林栋读博期间的精神支撑。在那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,栾林栋几乎所有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,巨大的精神压力将他推到了崩溃的边缘。“那一年半里,午饭吃的最多的就是饼和面包,因为这两样东西最省时间,而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多做点实验。除了睡觉,基本都在思考怎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。”
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就在2014年中旬那一年半中的最后一个暑假,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被尝试成功,突破了原有化学物质难以合成新结构的困难。如今回想起来,这一段经历早已成了栾林栋最难忘的科研时光。


02

            “脚踏实地开展课题研究”

毒品,全球关注的犯罪问题。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出现,快速、高效、准确的为海量毒品定性定量,直接关系着对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,而这也是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难题。


来到公安院校后,栾林栋结合过去从事爆炸物传感识别研究的经验,开始了对毒品传感识别的研究。为了能让想法足够成熟,栾林栋翻阅了大量文献,经过反复思考和总结,合成了一种既能实现装备的微型化、智能化又能提升检测设备灵敏度的新材料,为毒品现场快速识别技术的提升和设备便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同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。



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过程中,栾林栋逐字反复修改着自己的申报书:“本子(申报书)要能说服自己,如果自己都觉得存在某些问题,那评委也肯定是会有疑问的,而每个疑问都可能导致本子拿不到高分。”在栾林栋看来,科研就看谁付出得更多,谁更加努力。要想真正深入到课题研究就一定要脚踏实地,这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起码的工作素养。


03

“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”

当得知记者是刑技系的学生后,栾林栋立刻问道:“就你们对身边同学的了解,大家都愿意进实验室么?”


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,”谈起恩师们,栾林栋语气突然十分庄重,“我很喜欢我的老师们,他们扮演了很好的外力角色,这才给了我很多实践和成长的机会,有时候他们会等着我犯错误,然后挖出那个最根源的问题,点醒我,这样才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。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。



栾林栋说,在他从一个“门外汉”到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过程中,恩师们的循循善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

在成为一名教师后,栾林栋希望自己也能像恩师们一样极尽所能教导学生,在适当时“逼”上一把,让他们在突破中成长,在打磨下成熟。


所以,他从不放过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,也精心呵护着每一个“科学研究的梦”。只要学生们有研究的兴趣,他都愿意打开实验室,提供资源和帮助。“我主要是想让大家真正去体会,没有什么是比自己亲身感受更好的了。”


对栾林栋来说,科研早已不只是探究事物本质的一项活动,更成为了一种师徒相授的传承。他在科研路上书写着青春,将热爱、踏实和奉献注入科学研究,只为构建美好未来。



文/何秋燕 张开翔

图/受访者提供

指导老师/李倩坤

编辑/郑傲麟

审核/王先俊 秋虫

往期回顾

这是一场惊险的抓捕行动!

视频来了!总理记者会精华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